500块一晚同城品茶_同城炮约免费网站夜色_400元2小时快餐联系方式

学校首页 > 教研教改 > 课题研究
汽车规范化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作者:教研室来源:教研室时间:2011/5/21 15:26浏览:850

长乐职业中专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规范化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长乐职业中专学校汽车专业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之一,我校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职业教育面向人、面向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改革不断深入,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成绩斐然,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20114月申报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课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规范化建设试点》获得批准,现就开题进行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内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研究的主要现状:一是多以专业建设的某些环节进行改革和发展,较少开展全面的专业建设,更鲜有基于某种具体教学模式的专业建设系统实践研究。相当多的中职学校在开展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从本区域、本校的一些实际需要出发,只对专业建设的某一、二个环节进行研究。事实上,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是互相联系、辨证统一的整体。如果只抓住某一、二个环节而忽视了各个环节的整体建设、联动发展,往往使专业教学改革的效果不如人意,甚至碰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制约着专业教学改革的效果和质量的提高。二是缺乏明确的教育理论指导。相当多的学校,仅从实际、从经验出发,逐步开展一些专业建设的改革实践。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指导,不能有效地把握专业教学建设的各环节和有效措施,专业教学建设欠缺系统性;所形成的成果,更多地停留在经验层面,或是只能为办学情况相类似的学校所借鉴,无法真正形成具有较广泛适用性的改革成果。   

我校自2006年起针对汽车专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整体的研究,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建设发展模式。一是以教育部制定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作为我校专业建设的理论指导,系统地提出了专业建设的整体内涵,二是对规范化教学模式下的专业建设诸环节间的互相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2006年至今,学校致力于推动规范化教学模式下的专业建设,率先在重点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规范化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推行,增强了学生的能力与岗位要求的适应性,重点专业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例如,汽车专业的文蜜涛、邹炜同学参加2010年“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竞赛”汽车二级维护团体获一等等奖;2011年又有多位同学分别获得福州市中职学校汽车维修、维护、钣金技能赛二等奖项。

目前我国汽车后市场人才匮乏,保守估计缺口超过80万。国务院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预测——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6219.9万辆,未来5年内,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市场。在发达国家,汽修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程度由低到高结构比例为2:4:4,我国目前4:5:1。不难看出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我国汽车专业从业人员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市场前景广阔,因此,我校迫切需要进一步将专业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规范化教学模式下的专业发展研究,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为区域经济发展继续供给优质人力资源,探索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学校办学新思路。

我校作为长乐市唯一的一所有着30年办学历史的公办老职校,有责任承担为国家、为福州地区、长乐市优势产业培养产业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达成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规范法教学,老师对如何上课,如何上好一堂精课有更深的了解,可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学会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训室、实习车间为中心的转变。基于规范化教学模式的专业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使学校从经验式办学向理论指导办学发展。

我校作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如何丰富办学的内涵,创建办学特色,作出自身的示范作用,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系统地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开展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专业建设的系统研究,在提高自身教学质量的同时,将使我校的发展形成一种新的途径、新的模式,即以理论为指导的中职学校发展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及主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题的研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和研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坚持育人为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以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为根本目标,在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为区域内外中职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理论素材和实践经验。

(二)理论依据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教育部长周济在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能力本位教育是近二三十年来国际教育界兴起的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它是强调能力培养、能力训练的教育系统,其中能力指对具体职业、职责或任务而言的综合能力,即适应就业的能力。能力本位观的实质是强调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基础,按职业和工作分析得来的职业能力本身的结构方式组织教学,重视职业技能的获得。知识不是从外界输入的,而是由学习者与外界环境交互中建构而成的,因而,与理解别人已理解的知识相比,亲自整合信息、选用信息、重新提炼或重新建构知识可以获得与现实更为相近的理解,也可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最终达到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的知识的建构。

四、课题的界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主要概念的界定

(1)规范化教学模式:规范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教学项目,用工作任务驱动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

(2)专业建设:是专业的整体教育计划和如何实施专业教育与教学的一系列计划与对策,主要包括:专业教育和教学的目标、专业办学模式(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等)、专业课程计划(课程体系、课程大纲即课程的教学要求)、专业教学模式(以工作技能为单元开展教学与实训)、专业教学环境(即实训设备与场室)、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监控与信息反馈等主要环节。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

研究的总体思路:目标引领---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均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系统构建---基于规范化教学模式的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专业目标、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实训体系等方面着手,既研究局部,同时也要研究和实践局部和局部、局部和整体的关系;重点突破---立足区域经济,以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造、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的深化改革、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为重点;品牌示范---以此带动学校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和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全员参与---专业课老师以及文化基础课老师全员参与,探索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全员参与到专业建设的系统工程中来。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规范化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1、基于规范化教学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体系等的构建。

2、基于规范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和实训车间实现一体化)的构建。

3、基于规范化教学模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4、基于规范化教学模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5、基于规范化教学的文化基础课、专业课教学的实施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本课题的研究,必须注重中等职业教育本身具有的教育与经济的双重属性,不能将研究单纯局限在学校教育的范畴以内,而应充分了解和掌握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以及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为了了解事实和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把要研究的问题分为详细的纲目,制成量表,组织专人到同类型名校、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调查工作,并对收回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2、案例研究法

在研究中,用好、用足原始数据和资料,选取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细致的分析概括,从而进一步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一些积极可行的教育对策并发挥实效。关注实地观察信息与统计数据及文字资料的相互补充。同时,对于本课题研究,以学校为总项目,以各校区、各职能科室、各教研组为子项目的方式,做到既有项目组成员独立完成,又有合作完成,广泛交流,深入探讨,集思广益,真正做到全员参与

3、经验总结法

根据教育教学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教学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总结提炼实际经验中的规律,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引领新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并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4、文献法

搜索和分类阅读近年来有关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的文献资料(包括研究专著、论文、调查报告、图像、音频、工具书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理论价值的材料),在阅读中,拓宽视野、激发灵感、启蒙思路。

总之,本课题立足实践,以行动研究为主,不过多地涉及学术理论问题,而是强调对于现状与问题的剖析,最终得出各种可操作的对策、思路。

(二)课题研究步骤

1、论证立项阶段(20115月)

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完成课题申报报告和课题立项报告。

2、组织、准备阶段(20115—20122月)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动员和要求全体老师参与研究。根据课题研究内容,以各职能科室、各教研组为单位,成立课题研究项目小组,各项目小组根据整个课题的要求,制定该项目研究的实施方案。分层、分级明确人员分工,进行人员培训。

3、实践探索阶段(20123—20135月)

各项目小组根据本项目小组实施方案,全面展开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在专业建设的实践中,总结提炼有关专业建设的规律性、全局性的结论和认识,并注意对相关的结论或对策进行适应性、实效性检验。加强课题研究的监督和管理,注意过程资料的收集和保管。定期举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举办各种研讨会,肯定成绩,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4、结题评审阶段(20136—20139月)

完成各研究项目的实验报告修改、审查和定稿。举行课题研究结题汇报活动,召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实践研究教学观摩研讨会;召开结题验收报告会,表彰先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研究资料,整理研究结果,论证结题。

六、预期成果

(一)文字成果

有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于规范化教学模式的专业发展研究的论文、调查报告、相关策略适应性报告等;各种特色课程或校本课程(包括校本教材、教学计划及其他辅助教材);研究过程材料(包括各种行动方案、阶段计划、总结、各种讲座与报告资料、各种研讨资料等)。

(二)多媒体成果

有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专业发展研究的录像、照片、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助教光盘、仿真软件等。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结构

(一)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郑德煌(校长)

副组长:陈传巨(副校长)、陈秋平(副校长)

成员:李民苏(教务处主任)

周斌英(教务处副主任)

  惠(教务处副主任)

郑哲发(招就处副主任)

  忠(实训中心副主任)

  杰(教研室)

  宁(教研室)

课题实施组:王庆海(综合教研组组长)及教研组全体教师

(二)组建课题研究项目小组

研究小组以学校教务处、实训中心、综合教研组为主导,以教研组组长和骨干老师为主体,是课题研究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也是推进课题研究的核心力量。本课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研究与实践的重点。

各项目小组及初步分工如下:

1基于规范化教学模式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体系等的构建项目小组:教务处牵头,实训处协助,综合教研组设计和实施。

2基于规范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环境(教室、实训室和实训车间实现一体化)的构建项目小组:教务处牵头、实训处协助,综合教研组设计和实施。

3基于规范化教学模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项目小组:实训处牵头,教务处协助,综合教研组设计和实施。

4基于规范化教学模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项目小组:教务处牵头,综合教研组设计和实施。

5基于一体化教学的文化基础课、专业课教学的实施研究项目小组:教务处牵头、设计和实施。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和保障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领导一直将专业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生命线。校长担任本课题的主持人。在课题进行过程中,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将全力支持。

2、具有教育科研的实践基础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过程中,我校教师取得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具有开展课题研究的丰富经验。

3、具有开展教育科研的队伍基础

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成员包括校长和主管教学、实训的副校长,教务处、实训处、以及各个教研组的组长及骨干老师,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多在30——0岁之间,年富力强,教学、教研管理经验丰富,课题组还将聘请省市区职业教育专家学者担任课题研究的顾问,组建由教育专家、学校领导、教学教研主管、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组成的科研群体,确保课题研究和实践得以科学、有序地进行。

(二)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加强培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通过邀请专家作报告、教师大会、骨干队伍学习班、教研组活动、教师自学等形式,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学习专业建设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拓宽眼界,形成共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奠定思想基础和能力基础。

2、加强科研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并落实交流、汇报制度,定期指导、督查制度,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开展论文、课例评比,展示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落实改进和推广措施。

3、提供研究经费,做好后勤保障

我校将设立专项研究经费,提供财力支持,确保研究计划按期完成。

 

 

                                                             教研室

                                                  2011年5月21

 

福建省长乐职业中专学校

FUJIANSHENG CHANGLEZHIYEZHONGZHUANG XUEXIAO

招生热线:0591-28805898    28886810闽ICP备12005266号-2
学校地址:长乐航城街道里仁工业园区厚德一号Copyright ? 2021 福建省长乐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