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乐市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
与专业改革的调研报告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按照“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三对接”要求,广泛开展行业调研,了解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在当前形势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情况,及学前教育实践中对幼儿教师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二、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找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推动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着力提高质量。促进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规模上、课程设置上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凸显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三、具体方法与途径
1、通过教育局幼教科调研幼儿入园率及幼儿教师需求情况。
2、通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了解现有课程设置的不足。
3、通过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园)调研中职幼教生从事幼教工作的情况。
4、通过长乐市进修校培训部调研长乐幼儿教师进修培训情况
5、设计调查问卷:《长乐职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素质调查问卷》
四、长乐市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长乐市,位于闽江口南岸,东与台湾隔海相望,北与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江相连,距省会福州仅二十多公里,处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位置,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福建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市)。辖14个镇2个乡和2个街道,人口68万。是福建著名侨乡,有40多万侨胞旅居世界各地,在台人员及其后裔10万余人,拥有便捷、快速的陆、海、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纺织、冶金、电业三大支柱产业使长乐经济多年保持“全国百强”、“福建十强”的地位。特殊的区位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长乐,据统计,在长乐的外来人口达20多万人。长乐宜居的环境和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好政策,吸引了许多务工人员把孩子带到长乐上学。如:位于长乐里仁工业区的航城街道中心幼儿园,大部分幼儿都是工业区务工人员的孩子。
目前,我市共有134所幼儿园(班),其中实验幼儿园1所,乡镇(街道)中心园18所,部门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51所,村办幼儿园(班)62所。全市在园幼儿20099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3%。幼儿教师有1015人,其中中职毕业生743人。
五、长乐市学前教育现状
(一)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我市对发展学前教育十分重视,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研究学前教育工作,要求要优先发展学前教育,按照人事独立、经费独立、园舍独立的“三独立”方案,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计划在最短时间内新增2所城区公办幼儿园,以尽快缓解城区幼儿入园难问题。同时,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力争在三年内各镇乡中心园规模扩大为9至12个班。
(二)民办园教师流失量大
由于职业的特点,工资待遇偏低,加上长乐人不安于现状,喜欢向外发展的特点,多数老师结婚后就辞职不干了,或随丈夫到外省办企业,或随家人移民海外,所以长乐幼儿教师的流失量很大,特别是私立幼儿园更是如此,每一年的流失率约在8%左右,长乐幼儿园每年平均需补充幼儿教师100人左右。
(三)镇村两级幼儿教师缺口大
从长乐市教育局幼教科了解到,长乐市城区幼儿教师基本能满足需要,但镇村两级幼儿教师缺口大,现有幼儿园(含民办)缺口教师约为150人左右。镇村两级教师缺口这么大,却难以聘到老师,多数毕业生都想在城区工作,所以一些私立园只好去闽清等附近县区聘老师,有的乡镇民办园想聘到福建省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的毕业生,每年都参加招聘会,却招不到老师,园长把工资开到了三千元,也吸引不到老师。
(四)民办园幼儿教师持证率低
随着学前教育的大力发展,幼儿教师需持证上岗已成趋势,所以,在调研中,园长们都强调,要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取得教师资格证。而事实上,在民办园中,幼儿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的很少。
(五)保育员整体素质不高
在传统的保育观念中,保育员给人家的印象就是打扫卫生、整理物品,但是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保育工作正逐渐从以往的被动保育转向主动保育、科学保育,对保育员队伍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从调研中了解到我市保育员队伍现状是:在岗年龄趋于中老年,年龄结构不合理;保育员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居多;保育员的非正式的编制占有比例较大,给工作带来不稳定因素;保育员的培训、再培训机会很少,无论是幼教理论素养,还是业务能力都难以提高;保育工作往往凭借经验或照搬他人操作方式,随意性大。这些现状可以看出,保育员队伍的素质与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已不相适应,文化层次的偏低、队伍的不稳定、加之没有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操作要求,保育工作质量难以得到的有效保证,幼儿园保教质量难以提高,制约了当前幼儿教育高速度、高标准、高层次的发展。可见,随着小生育高峰的到来以及人们对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越来越重视,既懂保育又懂教育的保育员将有着很好的市场需求。
(六)育婴师成新宠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家长对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需求越来越强烈,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早教在我市刚刚起步,全市只有两所早教园,都是2011年创办的。一些家长为了请到好的育婴师,都要带着孩子跑福州的早教机构。而最近两年正是生育高峰,对育婴员师的需求非常大。
《长乐市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在“儿童与教育”方面的目标,第一条就提出要“促进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要求积极开展0—3岁儿童科学育儿指导,加快培养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专业化人才。所以,我市非常重视育婴师人才的培养,鼓励幼儿教师考取育婴师资格证,并对考取的教师进行奖励,考取高级育婴师的奖励1000元,中级的奖励700元,初级的奖励300元。
六、毕业生岗位适应情况
1、职业道德有待加强。园长们强调,由于幼儿年龄小,教师的职业道德比职业技能更为重要,首先要做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老师。
2、职业意识不强,职业理想缺乏。在工作中,受不得一点委曲与挫折,稍不顺心,就拍屁股走人,弄得园长措手不及。
3、语言能力与美术能力要特别加强。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不仅要求语音标准,更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中职学前教育毕业生口头表达能力普遍较差。
4、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要特别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的与书面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课堂表演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与家长工作能力。
七、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改革的启示
1、要突出师德培养:幼儿教师的服务对象主要以3-6岁的幼儿为主,这一时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独特且重要的阶段,对幼儿教师师德有特殊的要求。在课改中要强调德能并重,通过经常性的教育、熏陶使学生懂得愉快的童年生活对于幼儿生命发展的独特的重要价值,懂得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每个幼儿个体生命的重要影响,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使自已具备善良、慈爱、自信、热情、合作等优秀的品德,真正形成赋有幼教职业印迹的师德。
2、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培养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幼儿教师。
3、在专业技能的培养方面,要把重点放在培养教学技能上。同时加强口语与美工技能。
5、要把幼儿教师资格考证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中。
4、在专业设置方面,可增设保育员与育婴师两个专门化方向。
保育员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与幼儿直接接触较频繁,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活动习惯乃至品德意志的培养离不开保育员的精心护理和言行影响。换言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保育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工作任务很难使保、教工作完全隔离。孩子人小易模仿,保育员同时也承担着教育任务,因此,幼儿园专职的保育人员工作作用已被放在了很关键的位置。既懂保育又懂教育的保育员将有着很好的市场需求。
学前教育专家指出,3岁前的孩子正处于成长的巅峰期,一生中80%到90%的精细动作都要在这3年中奠定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学历教育机构还没有开设专门针对0-3岁婴幼儿学前教育的专业,使得这个年龄阶段的教育人才出现空白。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育婴师作为一门新兴职业,就业前景将会十分广阔,在目前可以有效化解三岁前宝宝不能上幼儿园的教育难题,填补了婴幼儿护理教育的一个职业断层。
教研室
FUJIANSHENG CHANGLEZHIYEZHONGZHUANG XUEXIAO